新闻动态

新闻动态

当前位置: 首页 >> 新闻动态 >> 正文

《人民日报》报道古树中心马晓燕教授精心养护古树 保存好古树的基因资源

发布日期:2024-03-12    作者:      点击:    来源:人民日报

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“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”。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是推进国土绿化、建设美丽中国的生动实践。今天是我国第四十六个植树节,在这生机盎然的春日,《人民日报》推出特别报道,讲述北京农学院园林学院教授、古树中心常务副主任马晓燕守护古树、建设美丽中国的故事。


春日,一个个树池中的幼苗绽放点点新绿,一派生机勃勃。

“我们已经种植了近300株苗木,最终将达到400多株,希望能保存好古树的基因资源。”从二楼办公室望向窗外的北京古树资源圃,北京农学院园林学院教授马晓燕欣慰地说。

细算一下,马晓燕与古树结缘已近40年。1985年,她入读同济大学建筑城规学院风景园林专业,4年后到北京农学院任教。最初在进行园林设计时,马晓燕更多考虑的是把古树作为景观资源利用好。但在一次次亲近古树的过程中,马晓燕的想法有了改变:“古树是自然界和前人留下来的珍贵遗产,具有重要的生态、历史、景观和经济价值,应该千方百计地保护好。”

随着树龄增长,古树通常会出现各种“病症”。要治病,得先查明病因。北京朝阳区有一株国槐古树,外观比较完整。在仔细观察后,马晓燕和团队发现树干顶端有一些不易被发现的小洞,“会不会有雨水进入,导致树干积水?”生长锥探测表明,树干内部灌满了水。团队随即对古树做了相应保护处理,避免树干进一步被腐蚀。而在对一株古银杏进行治疗时,团队采用只清腐杀菌不封堵的方案。“这棵树树干较完整,不封堵雨水更易排出。”马晓燕说,“我们坚持‘最小干预’‘一树一策’原则,尽可能保护好古树。”

每一棵古树背后,都有一段生动的历史。近年来,马晓燕带领学生通过走访、查阅文献等方式,先后挖掘了300多个古树故事,他们计划用科普展板、二维码等进行展示,让大家感受到古树丰富的历史文化意韵。